学校工作
教育服务
-
指定了不存在的栏目ID或栏目数组!
校园资讯
缅怀英烈 学习党史 弘扬革命精神04-14
燃!看连城一中学子“U型共振”助力2019高考加油!05-30
十八岁的我们——感恩•责任•担当12-31
2019校长新年致辞12-31
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05-22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中国梦·我的梦——世界冠军与连…09-26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09-13
2018福建省“新高考”解读
连城一中“新高考”培训材料(1)
2018福建省“新高考”解读
一、 福建省“新高考”背景: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2018级)课程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6〕20号),福建省从2018级高中学生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新高考是什么?
2021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
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3门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
今年新高一仍使用旧教材
根据国家课程教材保持不变的实际情况,2018 级高中学生总体继续适用教育部 2003 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学科课程标准》,使用现行国家课程教材,并积极渗透高中新课程新理念和高考综合改革新要求,优化课程模块教学开设要求,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改革有机衔接、平稳过渡。
二、 “新高考”课程设置
普通高中学制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 社会实践1周,假期(含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
普通高中每周35课时,每课时45分钟。学校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确需调整课时时长的,要在保证科目及每周教学时间总量均不突破的前提下,充分论证、制订方案,并经设区市教育局书面同意后,方可实施长短课时相结合教学。
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和国家课程教材容量,一般1个模块教学时间36课时可获得2学分,1个专题教学时间18课时可获得1学分。模块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课时的倍数。
高中毕业需修满144个学分
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II三类课程构成。其中选修I课程包含选修I(A)和选修I(B)两个部分。
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含八个领域之下各个科目、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是所有普通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学生必须全部修习的课程。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中必须获得116学分。
选修I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按照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尽量开设相应的选修模块:
其中选修I(A)是现阶段所有学校必须开设的模块,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相应模块修习,满足毕业和升学需要。
选修I(B)是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的模块,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学生在选修I课程中至少应获得22学分。
选修II课程:由地方、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发若干模块,学生按照毕业或升学修习以及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进行选择。学生在选修II课程中至少应获得6学分。
增加1个学分用于防控近视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规定课程,以及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由11学分调整为12学分,高中三个学年必须每周至少安排2节,并提供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
✔新增的1学分课时应重点用于综合防控近视,可通过健康知识教育与运动技能教育相结合形式进行。
必修和选修I课程的每个模块通常为36课时,学生学习一 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或 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课时,相当于1学分;也可灵活处理模块内容,按0.5个学分组织学习,增加课程丰富性。
学生高一高二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应获得一定的学分,以防止过早偏科,有利于全面发展。选修I(B)和选修II课程应在各学期适当分散安排,原则上可从高一年级开始安排,课程考核由学校自主实施。
普通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学习并考核合格,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16学分,选修I课程不少于22学分,选修II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式实施。
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研学旅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职业体验、党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保证学生至少应完成2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或项目 (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并按要求修满学分。
6选3选考安排在高三下学期
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 (闽教基〔2016〕53号),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 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 音乐和美术14门科目均设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物理、化学、 生物、通用技术4门科目另设实验(实践)操作测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另外设置学业水平等级 性考试。合格性考试范围为各科目必修学分要求的内容,等级性考试范围为必修和选修I(A)的内容。准备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除须修满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必修和选修I(A)课程学分,还应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选考科目,修满必修和选修I(A)课程学分,还可选择其他感兴趣的学科课程模块进行修习。
综合各学科特点及学制要求,高中各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相应安排在高中三个学年进行,不得提前报考。学生在完成必修学分课程的基础上,在省级确定的考试安排表中选择参加相应学科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时间。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 化学、生物6门科目的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统一安排在高三年级下学期。
三、“新高考”背景下“6选3”选考建议及误区
1.建议
第一:如果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那就选对应学科,没有就选专业覆盖面广的学科。
第二:尽量别选学霸们一定选的科目,你的优势不明显。
同学和家长在衡量自己学科优势时,立足大环境思考自己是否有优势,而不是仅限于本班、本校、本地市的优势。
2.误区
误区一:自己哪科分数高就代表成绩好
有些学生或家长习惯看分数,自己哪科分数高,就认为哪科学得好,在选科中也就倾向该学科。事实上各学科试题难度是不一样的,而且经常在波动,这次考试容易的学科,或许下次考试就成了最难的学科。
误区二:自己哪科成绩好就代表高考优势大
理论上,名次靠前的学科必然成绩好,高考优势大。但是,假如选考物理和化学以高分段学生居多,而选考后,物理和化学试题仍保持往年高考的实际难度不变,则竞争力提升。
连城一中教务处
2018年9月